每天吃一颗糖,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即便多年前患上糖尿病,他也不愿意毁掉这份生活里的小乐趣。“得了糖尿病还能吃糖吗?”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糖尿病患者,实际上,如果患者能按时按剂量吃药,血糖长期控制在稳定的区间内,再加上每天坚持运动、调整饮食,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在遵医嘱的前提下摄入少量糖分的。
但无论如何,糖不能多吃,而中医有什么“降糖”秘方可以分享?患上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吗?10月16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黄平东通过39健康医生直播详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解答大众的疑惑。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专家答疑:糖尿病患者血糖会高,但血糖高不代表得了糖尿病
近十几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全国糖尿病患者数超过1亿,跃升为糖尿病第一大国。除了饮食习惯等的改变,糖尿病的知晓率提高也是患者数量不断扩张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拉得多为“三多”,消瘦为“一少”。“不过,相比于出现典型症状再对症治疗,中老年人定期体检和血糖监测更利于疾病的早干预、早治疗。”黄平东强调。
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血糖高不代表有糖尿病,而有糖尿病,血糖自然会高。”黄平东指出判断糖尿病的两个标准,“️如果发现️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超过11.1mmol/L,️那么就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多次测量均值较高时,即符合糖尿病的诊断;如果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未超过以上数值,但比正常值高,可能属于糖尿病前期,称为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同样需要留意。”
糖尿病的主要核心机理有两类,一类是1型糖尿病,属于先天性血糖高,与遗传因素有关;一类是2型糖尿病,更为常见,与年龄、遗传、后天生活方式相关。其中,饮食不节制、精神容易紧张、运动量少,都会导致体内血糖糖分难以消耗。
️得了糖尿病都要服药吗?
️专家答疑: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长期服药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长期服药吗?”这是网友较为关注的问题。对此,黄平东回应道,与高血压有所不同的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终生服药。患者在糖尿病前期可以选择不服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达到降血糖的目标。他在直播中还举了两个例子:一类年轻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注射后,自身胰岛功能逐步恢复,停止注射胰岛素后血糖依然控制良好,即可能不需要长期服药;另一类患者,在服药的同时调节生活方式,血糖也能得到较好恢复,同样有可能减药或停药。
如何更好地改善生活方式?黄平东建议糖尿病患者遵照️“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进行养生调理,少吹空调喝冷饮。而想要消耗蓄积在体内的能量,降低血糖,关键的一环是️“管住嘴,迈开腿”。具体来说,指的是饭量不易过多,每顿饭最好不超过七成饱,尽量选择低脂低糖饮食,比如青菜、蛋白质等;每周坚持做运动,黄平东推崇的“太极拳”对糖尿病患者同样适用,男女老少皆宜。
另外,有句耳熟能详的古话叫️“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在黄平东看来,这句话用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非常恰当,“饭后适当地走动,可以避免糖分吸收过多,对控制血糖定有所帮助”。
️中医如何调治糖尿病?
️专家答疑:中医综合治疗,食疗辅助调理
尽管糖尿病的症状并不明显,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引起人体重要脏器(心、脑、肾、眼底)的问题,严重时可能引发失明、尿毒症、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因此,辨证论治、对症治疗必不可少。
从中医角度来看,血糖和脾、肾、胃的关系较为密切。人体内阳气不足,代谢能力差,容易产生血脂、血糖和尿酸等病理产物,一旦难以排出,蓄积在体内就容易转变为疾病。黄平东推荐中医治疗糖尿病:“使用中药调理,或者针灸、推拿等手段干预的优势是副作用较小,疗效佳,而且中医可以进行整体综合治疗,帮助患者在降血糖的同时全面调理身体。”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食疗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手段。黄平东认为,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食用️南瓜、️️苦瓜️等易于控制血糖的食物。️将枸杞、️党参、️淮山、️莲子、️️百合️等药材搭配煲汤,对患者全身心尤其是脾胃功能的调节也大有裨益。
️医生简介:
黄平东,内科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资深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太极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运用中医理论诊治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尤其对于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的造诣。
️39健康医生直播:
39健康医生直播是39健康联合百度健康以及全国数千位优质三甲医院专家共同搭建的权威直播互动平台。39健康医生直播致力于满足线上用户全科领域权威科普及互动诉求,同时探索打通医疗科普内容和问诊服务的路径,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
(通讯员: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