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灰指甲该怎么治?教你3个绝招,彻底搞定灰指甲不复发

fjmyhfvclm2024-11-12  15

灰指甲的学名叫甲真菌病,通常也被称为甲癣,主要是各种感染引起的甲部真菌感染的总称。️大约有一半的甲部病变患者被诊断为甲癣,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14%,所以灰指甲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按照灰指甲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它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远端侧位甲下型、白色浅表型、甲板内型、近端甲下型和全甲毁损型

得了灰指甲,患者会出现️白甲、甲板增厚和变脆、出现裂纹、呈黑色或棕色。如果灰指甲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就容易继续发展为️指甲破坏、变形、甲沟发炎等,甚至发生更严重的感染,比如骨髓炎、蜂窝织炎、丹毒等。

灰指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传染性。一般都是由于️皮肤受到真菌感染,然后再传到指甲上,通常是先从一个指甲开始,然后再慢慢传染给其它手指甲,所以灰指甲之间会互相传染,“一个传染俩”并不是危言耸听。

灰指甲之所以具有传染性,是因为灰指甲中带有大量的真菌,是一个真菌储存库,️可能还会传播到其他皮肤组织中,又导致皮肤组织感染

最重要的是,灰指甲不仅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还能在同一个人的指甲之间进行传播,不及时治疗的话,真菌就会慢慢攻占其他健康的指甲。

有不少患者认为灰指甲能够自愈,不需要治疗,到最后不仅没有痊愈,反而还传染到更大的范围,甚至传染给家人。

️灰指甲有“偏爱”人群,尤其是美甲爱好者

灰指甲的发病率虽然高,但是它也有“偏爱”的人群,下面几类人群是灰指甲的高发人群。

️1、爱做美甲、修甲的人群

喜欢做美甲和修甲的人更容易得灰指甲,因为在美甲时需要打磨指甲,就会将️指甲的表层架构破坏,涂指甲油的时候又会将️各种化学物质带入指甲内损伤甲板,这些行为都会降低甲板的防御能力,从而容易导致真菌感染。

此外,由于️美甲和修甲的工具是公用物品,会增加感染灰指甲的机会。

️5、喜穿高跟鞋或小码鞋的人群

有些患者长期穿高跟鞋或太小的鞋,导致️甲部受到过度的挤压而发生病变,而且会使️指甲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细菌就更容易滋生或入侵,导致灰指甲的发生。所以穿的鞋子大小要合适,少穿高跟鞋或尖头鞋。

除了这些因素外,灰指甲还和其他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因素,指甲受到外伤会使指甲表面的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灰指甲。

️灰指甲不是不治之症,关键是用对这3个方法

很多灰指甲患者认为灰指甲是治不好的,其实很多患者之所以没有彻底治好灰指甲,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再加上没有坚持治疗,最终导致灰指甲反复发作,其实治疗灰指甲并不难,关键要用对方法。

️局部用药

对于轻症的灰指甲患者,也就是️甲母质未受损,甲板的受损面积≤50%,甲部病变较表浅,而且甲板没有出现明显的肥厚,这类患者可以首选局部外用药物来治疗。

局部外用药的安全性高,但十分考验患者的耐心,因为通常单纯使用外用药来治疗灰指甲️最少需要6个月时间,甚至需要1~2年才可以彻底治愈。外用药物主要是抗真菌药物,比如30%的冰醋酸、5%阿莫罗芬、8%环吡酮等。

️口服用药

当甲板的️受损面积大于50%,而且甲板肥厚、甲周受损,这时候局部用药是很难渗入指甲内的,这时候往往需要口服用药。

口服用药对治疗灰指甲来说是最强杀手锏,可以有效杀死真菌,而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见的口服药有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口服用药一般到了一定的疗程就要停药,然后再辅助外用药物来继续治疗,想要完全治愈,通常需要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

️外用+口服

治疗灰指甲最推荐的方法就是外用+口服,因为外用药物较难渗透入较深的位置,而口服药物又难以到达甲部的浅层部位。

如果将外用和口服结合起来就能取长补短,明显提高灰指甲的治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外用+口服的治疗方案能够根治多数的灰指甲。

此外,如果️灰指甲并发有甲下脓肿、甲沟炎的时候,需要敞开处理,所以往往需要拔甲,但这是一种较为痛苦的治疗方法,有损伤性,所以是否需要拔甲还需要看具体的情况。

生活中可以如何预防灰指甲呢?除了要注意上面所说的诱发因素外,还要注意️及时治愈足癣;足部的生活用品要单独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修剪健康甲和病甲的用具要分开,还要注意彻底消毒;选择穿大小合适的鞋子,少穿高跟鞋,不要让甲部受到过度挤压。

总之,如果发现得了灰指甲,千万不要想着可以自愈,这样容易传染到更多的部位,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积极进行治疗。

️参考资料:

[1]《灰指甲偏爱五类人》.生命时报.2019-10-21

[2]《这个“灰指甲”一直治不好,原来竟然是……》.广东省中医院.2021-10-11

[3]《高温使灰指甲“兴风作浪”?为你揪出五大“元凶”》.人民网.2018-08-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boyidashi.net/news/1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