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的电影票难让观众心动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戚耀琪

据媒体报道,新年伊始,不少观众在网上买电影票时发现“票价降了”,19.9元的电影票瞬间流行起来。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电影平均票价连续4年超过40元,因此,再次看到“19.9元”的票价,也就是一桶爆米花的价格,这的确令很多人惊讶。

在相关购票平台上,最近《“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两部喜剧电影最低票价均在19.9元左右。电影票价下降的原因很多,比如国家电影局启动“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覆盖贺岁、元旦、春节等重要电影档期。多家机构参与,将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如果能利用好这个福利,的确是能薅到羊毛。

不过,根据媒体报道,根据影城和场次的不同,票价浮动较大,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近40元。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大部分观众依然不会因为票价下降而看电影,关键还看是不是对自己的胃口。而且,所谓福利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很多网友马上就会发现一个规律:19.9元买来的电影票可能会影响观影体验。具体来说,最便宜的电影票要不就在最角落,要不就在第一排。这就流露出一种特别的迹象,那就是看电影会不会越来越像看演唱会,要根据座位来定价格了?

实际上,并非电影院变成了演唱会,而是因为电影市场本身已陷入困境,导致需求不足。为了刺激需求,但又不敢完全用亏损来打价格战,只能是最大可能地减少空置浪费,那就是局部的、短期的、垃圾时间的低价。2025年1月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下降23%。从票房规模来看,2024年总票房体量与2015年相当,也就是回到了十年前。

一方面是影院规模持续扩张,竞争更加惨烈,另一方面, 2024年国内上映影片数量为501部,而2023年为512部,2019年为572部。大片不足,而中小成本投资的多样化影片找不到细分受众。大部分影院都是躺着等电影喂养,精准化市场策略依然稀薄。对于上游来说,融资难度增加,出品自然就稀缺,没有大片上市,谁还会去电影院呢?

于是,越来越多的电影院开始开发看电影之外的功能,比如瞄准情绪价值需求度最高的情侣消费、私人定制、亲子陪伴等,甚至把电影院变得越来越像会场。但是这也并未形成非常有效的品牌度和认可度。因为剧场这个空间,无法根据客户形态的不同而轻易地弹性区隔,要做完全的私人空间几乎不可能,何况成本也会高到无人问津。

对于消费者来说,看电影这种消费看重的是线下获得的价值,毕竟往来电影院花的时间可能比看电影本身要长。当前,电影院大部分要设置在购物中心里才能存活得比较好,就是因为看电影如果不是有赠票而专门去,更多是一种购物、餐饮、社交前后的衍生与捆绑需求。剧场和餐饮联动,产生互相引流的效果也是可以考虑的出路,前提是双方都是非黄金时段才会有这个抱团的需求。因此,根本来说,如果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和开放性还需要继续推进,只有更强的产品和更精准的服务,才能把消费者留在影院。

以上就是【️降价的电影票难让观众心动】的详细资讯和分析,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博易网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