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古镇景区?

柯桥古镇是绍兴县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70年代曾在镇内独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越绝书》上又有越王句践在独山“自治以为家”,后“徙琅琊,冢不成”的记载。东汉时,蔡邑在此创制名闻天下的“柯亭笛”,故柯桥又名“笛里”。历经唐宋,至明“开市”,成为繁华集市。清乾隆南巡时曾慕名来柯桥揽胜,在镇东柯亭旁的放生庵内立有“放生御碑”。

柯桥镇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数十座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石桥和钢筋水泥桥把全镇连成一片。集镇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作为商业古镇,它主街濒河,商店多依河分布,民宅常傍水而建。沿河商店多盖有雨廊翻轩,可避风雨。传统民居既被河道分隔,又有古桥相连。乌篷小船整齐地停靠在河沿两旁,每有游客上船,船老大便用绍兴人所独有的手脚并用的划船方式,将客人送达目的地。桨声钦乃,水声哗哗,游客坐在乌篷小船上,能充分体会到水乡之游的乐趣。

在这里最能体现古镇风貌的精华地段当数镇中心古运河与柯水相交的十字交叉口。此处以河道为分界线,把陆地划成四大块,东、南、北三面以融光桥、永丰桥和新柯桥相连。建筑格局随岸取势,依河傍水,配以白墙青瓦、雨廊翻轩、茶馆酒肆,水、路、桥与古式建筑融为一体,成为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绝妙写照。鼎足而立的三桥之中的融光桥,俗称“大桥”,系明代所建的单孔石拱桥。拱圈内顶嵌龙门石三块,其上深雕盘龙图案,栩栩如生。桥拱内设纤道路,两端凿有吸水兽头,怒目圆睁,咧嘴卷舌。桥面护以素面实体栏板,桥栏外沿常年葱绿的藤萝缠绕下垂,宛似桥帘,饱含情趣。该桥造型古朴,气势雄伟。

镇东原有柯亭。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后汉书·蔡岂传》注:“蔡邑告吴人曰:吾昔尝游会稽高迁亭,见屋椽中东第十六根可以为笛,取用果有音。”因为这支竹取自柯亭,后人便把这笛子称为“柯亭笛”。柯亭原为驿亭,它地处一块形若半岛的平地上,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两层楼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其南面正对古纤道,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近旁建有“汉蔡中郎祠”,为后人纪念蔡邑所设。辛亥革命前后,鲁迅在故乡绍兴执教时,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过“柯桥的柯亭”,凭吊古迹和游览观光。古柯亭遗址在今柯桥镇中学内。在镇南,有一四面环水的“绝倭涂”。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柯桥独山村出现了一位抗倭英雄姚长于。为了纪念这位“醢一人,活千万人”的抗倭义士,人们立祠于其献身之地,易其地名“化人坛”为“绝倭涂”,并把前后两座桥命名为“得胜桥”和“万安桥”。后祠倒塌,在桥头建立“姚先烈抗倭纪念碑”。该碑高6.5米,碑座呈正方形,碑身正面刻有姚长子像,背面镌刻着他的英勇事迹,称赞其“效死乡梓,名垂千古”。纪念碑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之南即为著名的柯岩风景区。

在柯桥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古纤道。古纤道又名运道塘,民间俗称“官塘”。它以绍兴出产的青石板、青石条垒砌而成,或傍岸而筑,或架水而出,远处望去,就如同一条青白练带,极富水乡特色。据嘉庆《山阴县志》载,纤道是“唐元和十年(815年),观察使孟简所筑”,长达百余里,其中以柯桥镇东西两侧的两段纤道为代表。镇东谢桥附近一段,为实体纤道路,路基用石条实砌,路面覆以石板,整段路全长3里许,略呈“S”形弯曲,不仅有助于减轻风浪对路基的撞击,同时也给塘路赋予了美感;镇西阮社大平桥附近一段为石墩纤道路,整条纤道实际上是一座接一座的小石桥,它每隔2米多砌一石墩,上铺石板相连,这样既减少了石料的用量,又增添了纤道的艺术美。1988年1月,古纤道以其独特的价值,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柯桥古镇景区?】的详细资讯和分析,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博易网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