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文化的优缺点?
由于一本名叫《中国式管理》的书在国内的热销,对于管理的“中国式”,企业界也开始议论纷纷。无论我们如何去看待其利弊、无论我们持何种观点,事实上,“中国式管理”在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广泛存在并实践着。
虽然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或者西方式管理。但你不得不承认,各地区有不同的风土人情,表示各地区的传统并不相同,无数的事实证明,管理科学只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其效力才能够增强。
同样,中国人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管理科学中融入中国式的管理哲学,更能为人们接受,也能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发展。
当今企业的管理者、被管理者,企业所面对的客户或供应商,以及政府乃至投资者都是由“中国因素”孕育出来的,都深深地刻着“中国”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看,推崇“中国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明而道深”
全世界所有企业对物、对财、对信息等的管理可以统一规范、制定标准,运用相同的计量方法,对人的管理则大有不同。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其所在民族的历史、环境、文化及政治经济体制等外在势力的影响。中国有句话叫“本明而道深”,只有先有了“本”,才会根据具体的条件产生不同的方法。否则,西方MBA教育移植到中国,为什么会水土不服?外企来到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本土化”?
著名企业家李东生先生曾经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在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
这位正带领着TCL大踏步地走国际化道路的中国企业家的话令人深思: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在一个和西方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度里应用着西方的理念和方法,中国的企业能“消化”和“吸收”多少?过于盲目地借鉴和学习,是否会造成我们思维上的混乱,并忽略了对企业自身的审视?当各种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等在流传时,需要我们深思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摔过无数眼头和经历了盲目崇外的迷茫后,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开始探寻对自身来说更为适宜、更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倡导“中国式管理”可谓应时应势。
变通和灵活
“中国式”管理的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变通性和灵活性。西方企业界经过大量失败,不断更新并提出的弹性管理理论,正是回归到我们的变通管理,如情境领导、权变理论等等,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不是固守单一的方式或预先确定的制度。
西方的管理发展如果以最简单的方式描述,就是合理化然后制度化;而“中国式”管理的关键是,管理即合理。强调合理性,就带来弹性。合理意昧着有道理、有用、有可预见的效果。因此,人们对此具有高度的可接受性。同时,用结果来衡量所有方法和工具的科学性,用结果来说话,比各种理论的辩白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
“中国式”管理的另一个价值,是对人的重视,从而从根本上创造价值。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人要排在更重要的位置。
美国式管理是“我要——我成”,订立目标,拿出成果;日本式管理则是“同生——共荣”,合力追求团体的荣誉,不计较个人的荣辱;而中国式管理是“修己——安人”。以企业长期发展、为企业创效为导向,抓住关键因素——人,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发挥人的潜力,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合理地解决问题。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企业管理确实存在着只属于自己的鲜明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中国叠业的管理实践,也的确应该有区别于其他地域与民族的“特色”,或许,这正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制胜的关键“竞争力”所在。
以上就是【️中国管理文化的优缺点?】的详细资讯和分析,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博易网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