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的发展?

一是泰伯建立勾吴国家,奠定了江南文化的基础。泰伯、仲雍为周太王之子,为避王室权力之争,来到江南,建国勾吴。他们一个在无锡,一个在常熟,建筑城郭,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使江南的文化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到了寿梦的时代,文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

二是秦汉统一全国,北方文化深入江南。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以吴县(今苏州市姑苏区)为郡之首府。郡领春秋时的吴、越两国之地,大致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东南、上海西部以及浙江北部的地区。汉初,会稽郡又称吴郡。由于全国大一统,南北文化交流畅通。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119年),又将大量中原百姓迁居会稽郡。随着北方人口的迁移,北方的文化亦汹涌而入,教育普遍开展,开始陆续出现影响全国的文化名人,如政治家陆贾、严助、朱买臣、严光、王充、赵晔等。

三是西晋末年北方士族南迁,江南文化掀起第一次高潮。《南史》卷七十二有这样的记载:“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泛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胜。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能够避难南方者,大都是仕绅儒士。大家所熟知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的“兰亭雅集”,其参加者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多是逃难江左的北方人。他们都是文化界的精英人物,定居南方之后,自然会发挥文化的传播与建设作用。不久,江南的文化就有了卓著的成绩。

四是大运河连接南北,江南文化追上北方文化。隋朝开凿了大运河,使南北交通空前便捷,有力地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到了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江南的中心苏州经济日趋繁荣,文化也随之发展,使得苏州不仅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且人才济济、人文荟萃,诗人李白、杜甫、张继、杜牧、杜荀鹤等都曾驻足苏州,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则任职于此。因经济富饶,文化发达,隋唐时即有歌曲《望江南》(或称《江南好》《忆江南》),表达了人们对江南的向往之情,代表作则是白居易作词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五是南宋迁都杭州,使中国文化中心南移。杭州在北宋时已经建设成了大都市,由柳永《望海潮》中的描述可以想见其繁华程度:“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北宋灭亡之后,朝廷驻跸杭州,时称为“临安”。因临安成为国都,不仅北方的百姓纷纷迁移至此,南方其他地区的人也来此居住,于是这里人口骤然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在250万左右。都市扩展了,形成了庞大的市民阶层,而应这一阶层精神需要的市民文化便应运而生。歌舞百戏,品种繁多,且技艺高超。

六是因明清江南教育大发展,文化从此领先全国。从明初开始,江南除了府学、县学之外,还有书院、社学、义塾与私塾等,学校可谓星罗棋布,当然,苏、锡、常、松、杭、嘉、湖的教育普及率更高一些,就是许多女性也享受着教育。清初常熟人钱谦益编写的《列朝诗集小传》,在“闰集”中共收明代女性诗人123名,其中江南的才女就有40余名。清代嘉庆年间,许夔臣编辑《香咳集》,共收女诗人100名,其中江南女诗人即有20多名。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女子一定是像薛宝钗、林黛玉那样的大家闺秀,其实,江南许多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在明清时一样读书识字。教育是文化的基石,有了一流的教育,自然就有先进的文化。明清的小说家至少有三分之二出自江南,而产生于江南的昆曲则传播四方,雄踞剧坛达250年之久。

以上就是【️江南文化的发展?】的详细资讯和分析,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博易网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