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酒文化的核心是酒,酒被认可,酒文化自然被认可,这是一以贯之的事情。那么酒为什么被认可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层面上的酒政,思想层面上的酒礼。

有人说中国酒文化的本质是对等级秩序的维护,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劝酒不等于酒文化,酒桌上的荤段子更不能代表酒文化。

宏观意义上的酒文化,除了精神层面还涉及到酒的制度。

这就是酒政,它包括禁酒、榷酒、税酒等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对酒经济层面的重视。国家之所以重视酒,一来因为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它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物质,对国家稳定有重要影响,二来因为酒类流通往往产生巨大收益与税收来源,这部分财政收入是国家重要的稳定性财源。

再来说酒礼,它是由具象的实体“酒”所引申的精神意涵。

古时候,人们认为刮风、下雨是由神明主导,饮酒后的迷离状态是人与上天的交流时刻,基于这样一系列对自然朴素的解释,酒便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成为了祭祀的重要祭品。研究表明,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就已经将酒用在祭祀活动之中。此举将酒从饮用层面提升到精神寄托的高度,无形中强化了酒的权威性质。

儒家经典《论语》有讲: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这是对饮酒的一种规范,类似于“茶道”,是一种通过形式构建仪式感以此达到更深境界的方法。

《仪礼·士冠礼》也有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时至今日这些规范仍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行为产生影响。传统文化中燕飨之礼大致步骤分为三步:献、酢、酬。首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或爵后,自饮后劝宾客随饮,称“酬”。这就是中国喝酒讲“规矩”的来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酒文化中的祭祀属性有所衰弱,但在重大的活动中它仍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尽管古时候的酒礼在当今显得有些脱节,但蕴含着其中的精华仍具有深刻意义。例如,孔子所说的“唯酒无量不及乱”。每个人喝酒都没有固定的数量,但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酒量适可而止不能“醉乱”。朱熹曰:酒以为人合欢,故不为量,但以醉为节,而不及乱耳。同样也是告诉大家喝酒要有节制。

有人说如今盛行的酒文化是腐朽文化,是等级秩序的确认和强化,其实是对酒文化的误读。在中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有这样的记载:“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纣王酒池肉林的反面典型在前,大禹禁酒、曹操禁酒的举措在后,古人不仅倡导的是理性饮酒而且对饮酒的两面性早有明示,并对酗酒废政严厉批判。

酒桌乱象丛生,这个锅“酒文化”不背,正如《酒诰》提到的饮酒之时需要用道德约束自己,如何做到量力而行“德将无醉”,值得每个爱酒之人深思!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以上就是【️中国酒文化的本质是什么?】的详细资讯和分析,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博易网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