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文化结构?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初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比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还要早47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一条巨大、完整的防御体系,是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她是一部硝烟滚滚、风雨沧桑、落戟沉砂、遗迹斑斑的古代战争史,不仅具有军事价值,而且还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齐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
齐长城遗址,横亘于山东省境内,全长618.9公里,全长99.3公里,历经294座山头,设有等级不同的关隘、城堡、军营、烽火台等军事防御设施。其建筑特点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即随地形及地貌的变化而变化,建筑结构以土、石及土石混筑为主,山上多为片石干垒,平原多以泥土夯筑。从建筑风格和地理形势分析,长清段应早于东部地区,筑城当在春秋时期。齐长城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至今脉络清晰。
齐长城遗址源头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呈西北-东南走向,此处西部为山前平原地,地势开阔,建筑形式多为素土夯筑,东部为丘陵,为片石砌筑,总长度1012米,地表可见长城遗迹628米,已消失384米。残存墙体底部宽度在23-29米之间,高度在2-4米之间。齐长城遗址源头建筑年代早、文化内涵丰富,就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典型意义。
建筑年代早。齐长城源头是整个齐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齐长城最早建筑段落,因其处于古济水与山地之间开阔地,是齐国重兵防御重地。《左传》襄公十八年载:“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此证明在公元前555年该段长城即已建成。
研究价值高。齐长城遗址建筑特点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齐长城源头部分为夯筑长城,建筑结构依稀可见,且保存较好,其对于研究齐长城的建筑年代、建筑形式及建筑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化内涵丰富。齐长城源头位置重要,自古就是齐鲁交界兵家重地,史书中所记载的防门、湄湖、平阴、广里皆分布在附近区域,晋齐平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地民间长城文化积淀深厚,“南修长城挡大兵,北修长城挡大水”、“铁牛上树、扁担开花、逢广就住”等众多以长城为载体的民间传说故事在此广为流传。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交融,为项目的开展奠定了深厚而广泛的地域基础。
据史书记载:“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应该是在齐长城,而并非秦长城。1952年10月27日,毛主席视察济南时说过:“济南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北方重镇,也是文化名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济南南部,她哭的是齐长城,不是秦长城“。由此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就是【️长城的文化结构?】的详细资讯和分析,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博易网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