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为裘历史典故

"集腋为裘"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据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子胥的大臣,他曾在楚国灭亡后流亡到吴国。吴王夫差曾经得罪过子胥,但后来又觉得子胥才智过人,非常佩服他。为了感激子胥的帮助,吴王决定迎娶越国公主并赐给子胥。然而,子胥却推辞了吴王的恩赏,表示自己只想为楚国报仇雪恨,不愿接受吴国的宠爱。

为了表达自己忠于国家的决心,子胥割下自己的胸肌,做成一个皮制的胸襟,献给吴王。他告诉吴王:“臣为忠义之士,对于吴国来说,只能尽忠职守,不能接受任何赐予。”吴王感动并惋惜地说:“集腋为裘,何其可惜。”意思是说,子胥为楚国的报仇忍辱负重,没有领取吴国的赏赐,实在是非常可惜。

这个典故中的“集腋为裘”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拼命节省,以及不计较个人的损失,只为了更大的利益。

以上就是【️集腋为裘历史典故】的详细资讯和分析,更多财经资讯请访问博易网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